全椒县襄河镇:三维聚力,绘就思政惠民新画卷
近年来,全椒县襄河镇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,创新打造“微宣讲+普法路+办实事”融合模式,通过深挖本土文化资源、铺就“八五”普法之路、构建多元治理体系,推动思政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,为基层治理注入蓬勃生机。
构筑“微宣讲”新阵地,让理论春风润民心。依托襄河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,整合镇村居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吴敬梓纪念馆、太平文化广场等阵地,组建“襄河青语”宣讲团,吸纳年轻党员、文艺骨干、宣传人才等力量,组建党员先锋宣讲志愿服务队、巾帼芳华宣讲志愿服务队、星火传承宣讲志愿服务队三支宣讲队伍。按照“六进”工作要求,通过“理论+文艺”“宣讲+互动”形式,将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、乡村振兴政策与本地历史故事送进基层。同时,以“送戏进万村”活动为契机,为全镇村民送去体现乡土特色的音乐快板《全椒味道忘不了》、情景剧《回家》等节目,让思政教育“活起来”。今年以来,累计开展宣讲活动70余场,覆盖群众超2500人次,实现理论春风润民心。
铺就“普法路”连心桥,为幸福生活添保障。该镇将法治教育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,系统谋划“八五”普法实施方案。组织司法所普法骨干开展思政普法联动备课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法课程设计;制定“八五”普法规划,镇领导班子成员以普法宣讲员身份深入基层,通过现场讲解、专题辅导、动员部署等方式强化示范引领。普法实践中创新“德法共育”模式,结合本镇治理典型案例,用鲜活事例诠释法治精神与道德规范的内在一致性。同时,扩大普法范围,依托村居文明实践站设立法治道德讲堂,开展公德与文明实践活动,在中小学校园打造“德法同行”主题课程和系列讲座,通过讲解与互动点亮群众心中法律火苗,推动法治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。
深耕“办实事”责任田,促思政实效暖万家。该镇积极探索“党建+思政”融合模式,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。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,通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,依托村级信用超市提高群众思想觉悟,累计完成商品兑换1400余次,实现“小积分”撬动“大文明”。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,坚持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将思政工作与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紧密相连,搭建“幸福里”调解超市、“百川会客厅”等多元议事平台,开展“皖美红色物业”建设,创新推出“居民夜话”“周末议事”“物业经理接待日”等特色活动,实现矛盾纠纷在群众“家门口”得到有效化解。同时,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,实现基层治理工作精细化、队伍职业化、力量专业化,织起基层治理“一张网”,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(吴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