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岗敬业乐奉献 家风文明传美德
——记滁州市文明家庭孙永虹家庭
孙永虹是全椒县二郎口小学一名乡村教师,家里6口人,上有95岁高龄的奶奶,70多岁的公婆,下有正上大学的儿子。结婚20年来孙永虹和爱人相敬如宾,非常恩爱,孝敬公婆,善待岳父母,在家中能抢挑重担,任劳任怨;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和睦,有困难互相帮助;夫妻敬业爱岗,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,儿子待人热情礼貌,上进好学。
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孙永虹时刻牢记党的宗旨;作为一名教师,孙永虹始终不忘肩负的神圣使命。农村教学条件差,教师少,一个人要完成甚至两人以上的教学工作量,超量的教学工作,导致孙永虹常年声音沙哑,但孙永虹从没叫过一声苦,喊过一声累。在担任繁重教学的同时,孙永虹坚持探寻语文教学规律、不断钻研与提升语文理论教学水平。在安徽省教育资源平台“一师一优课”参赛中,多次获省级优秀奖,撰写论文也多次获得市级一等奖,曾被评为全椒县教坛新星、教育能手、全国优秀辅导员。除了担任语文教学外,孙永虹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,给学生编排各类舞蹈节目等。在平时的工作中,要求别人做好的事情,自己首先做好,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带动身边人勤于工作,乐于奉献。孙永虹连续多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、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,注重从小培养孩子们懂礼貌、守纪律、爱祖国的良好品德,建设良好校风、树立良好班风。每周星期一清晨,她都要带领孩子们升起五星红旗,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指导孩子们开展学校广播站工作,并时常给留守儿童送关怀,经常和他们聊聊天,注意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。
孙永虹的丈夫王东,在全椒县二郎口医院工作,多年来一直坚守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。现在农村大多是老人、儿童,两类群体都生病较多,且没有固定的时间观念,孙永虹夫妻的家就成了临时“医院”,常常中午吃饭时要放下饭碗帮小孩看看发烧,帮老人测测血压,半夜也是常常被叫起来看看急诊。王东医术高,医德正,脾气随和,远近的乡邻都喜欢找他看病。王东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医生,经常给街坊邻里免费问诊,他说:“是共产党给了我从医的机会,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,只要我还能动,就要为国家、为家乡的乡亲们做好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。”
大人们的言行直接影响了小夫妻俩的儿子王正凯,为王正凯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。2018年王正凯高考结束,毅然选择了安徽医科大学,他说:“我要和爷爷、爸爸一样,做一个好医生,为病人解除痛苦,为社会贡献一份光和热。”虽然现在他还没有毕业,但坚持一到寒暑假就主动到医院做义工,帮病人测体温,量血压,打扫卫生……他正在用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。
孙永虹夫妻俩经常走访贫困户,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,帮助解决医疗和教育上的问题。王东承包了项集村等一片近80户贫困户家庭医疗扶贫工作,在家的都是老人居多,他们文化低,行动不便。王东总要耐心询问身体状况,帮忙查看有没有报销的医疗发票……不管春夏秋冬,只要有休息时间,他都要去看看。虽然非常辛苦,但是他从不埋怨,更是把这些贫困老人当成自己父母般看待,他说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,能以自己所学造福家乡是人生的幸福。去年7月份,全国多地暴发洪水灾害。二郎口赤镇受灾严重,解放军官兵驻守赤镇滁河堤坝,多户百姓家庭被淹,王东积极要求到抗洪一线进行医疗支援,一连7天没有回家。回家后人又黑又瘦,家里人看着十分心疼,可他说:“比起那些在抗洪一线的士兵们,自己吃这点苦算什么!”洪水退后,王东更是天天跑灾区,给百姓家消毒,宣传灾后卫生知识,帮助政府做好灾后重建工作……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,在这场抗击疫情战斗中,孙永虹一家人勇敢走到抗疫一线。爱人作为一名医生,每天做好发热门诊工作,胆大心细,为病人解决困扰;公公作为一名退休医生也没有闲着,不断地向邻里乡亲宣传卫生知识、防护要领,宣传党的抗疫号召;孙永虹积极配合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,帮助老教师建立微信群,利用网络加大宣传,奔走于超市药店间购买消毒液、体温计、口罩等,对学校每个角落进行消毒,为学校正常教学做好准备工作。
在这个家庭里,每位家庭成员将爱岗敬业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,怀抱一颗爱岗爱国火热的心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,热爱生活、珍惜所有的心态……这个小家庭已然成为乡亲们交口称赞的文明家庭,并带动这片乡土营造出更多温馨、和谐的家庭邻里氛围。